文 / Leah永华配资
责任编辑 / Flora
今年9月,深圳明湾学校即将开学,迎来首届学生。作为由互联网巨头腾讯亲自创办的学校,明湾从筹建之初就备受关注,热度颇高。
据校方招生办透露,明湾2025年学费标准为24.8万-26.8万,这一学费水平直接对标深圳第一梯队的国际学校。那么,作为一所新学校,在竞争白热化的深圳国际教育领域,明湾敢于定下如此价位学费的底气究竟何在?其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?
平均学费25.8万,明湾学费对标第一梯队
据了解,深圳目前大约有68所国际学校,其中民办学校占了绝大多数,占比约为75%,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相对较少,占比约16%。
展开剩余91%这其中,几所顶尖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费已突破30万元/年,例如深圳前海哈罗国际学校,其高中阶段学费高达36.03万/年,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总费用预估超过534万。
相比之下,明湾学校的学费低于部分纯外籍学校。但在民办双语学校阵营中,其定位已属顶端。
根据学校招生办信息(最终标准待教育部门审批),明湾2025年学费标准为:幼儿园24.8万元/年、小学25.8万元/年、中学26.8万元/年,平均学费约为25.8万元/年。
在深圳,学费超过25万元/年的学校并不多,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梯队名校,包括哈罗国际学校、深圳贝赛思、爱文、荟同以及深国交等。
这些学校之所以敢定下这样的学费标准,核心在于其强大的综合能力。它们普遍拥有深厚的全球品牌积淀或突出的办学实力:
如哈罗靠着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和纯正的IB课程,一直是行业里的标杆;
深圳贝赛思以严苛的学术要求和每年亮眼的藤校、G5录取数据圈粉无数;
荟同、爱文则带着美国的知名教育品牌背景而来,背后的全球资源让人瞩目;
而深国交,作为老牌A Level 强校,更是常年霸占牛剑录取榜单。
作为新入局者,要在深圳这个国际教育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,并支撑起同等量级的学费,明湾的核心挑战在于迅速建立足以对标头部国际学校的市场认可度。
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在硬件设施、师资配置、课程体系以及未来升学成果预期上,进行高强度、高标准的初始投入和持续运营投入,以弥补品牌积淀上的相对不足。
因此,明湾将自身学费定位于25万元/年以上的高端区间,这本身就是一个清晰的信号:它并非以性价比为主要卖点,而是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深圳乃至大湾区第一梯队学校的目标,志在加入顶尖国际学校行列的竞争。
谁来买单?深圳明湾的客户群体
那么,在深圳这样的城市,究竟什么样的家庭会承担这样的教育支出?或者说,哪一部分人群会为明湾买单呢?
深圳——全国最愿意为教育投入的城市永华配资
这首先要从深圳的经济底子说起。一个地区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,向来和当地经济实力紧密挂钩。
图源:国民经略
从经济总量看,2024年GDP十强城市里,深圳以36801.87亿元排在全国第三。这样的经济体量意味着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不低。
再看高净值家庭的规模,胡润百富2024年财富报告显示,深圳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有7.2 万户,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每平方公里的高净值家庭密度甚至超过广州,是大湾区财富最密集的城市之一。
这些高净值家庭不仅数量可观,在教育投入的观念和力度上,也很超前。
最有力的一个佐证是:近几年来,随着国际教育转入存量竞争阶段,各地民办学校发展普遍放缓,深圳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,一大波创新型民办学校、国际学校在深圳拔地而起。
而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家长不凡的“经济实力”托举。2024年,EduKnow针对北上广深的千名中产家庭做了一次教育消费调研,调研显示,全国最愿意为孩子教育“豪掷千金”的是深圳家长。
图源:EduKnow
根据问卷数据,有17.9%的深圳家长愿意把家庭年收入的40%以上用于孩子的教育;其中有5.3%的家庭愿意把60%以上的收入用于孩子教育。
而明湾敢于这样定价,正是基于深圳这座城市强劲的教育购买力。
目标人群:追求差异化的“新贵”家长
与北京、上海不同,作为一座移民城市,深圳聚集了全国“新贵”。这些中产家长大多是科技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、成功创业者及企业家。 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支付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,在舍得为下一代教育花钱的同时,他们的教育理念也走在前沿。
曾有一位深圳的家长表示,他们想要培养的不是“打工人”、“做题家”,而是有主人翁意识、有创新精神的个体。当传统学校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时,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投向更个性化的国际学校或创新型私立学校。
在优质公立学位一位难求、传统教育路径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,国际学校提供的 “全球升学通道”“个性化培养方案”,就成了高净值家庭为孩子铺设的 “快车道”。
这些高净值家庭选择国际学校时,除了看重升学路径的多元性,更在意学校能否跳出传统教育的内卷模式,真正为孩子提供符合时代趋势的成长环境。
一位参加明湾宣讲会的家长,在网上发帖,表示自己之所以看中明湾,正是因为不想卷教育,而是想给孩子一个开拓眼界、与时俱进的学习机会。
这些追求创新型理念的人群,正是深圳明湾学校瞄准的客户群体之一。
精准的区位优势
精准的区域定位,是明湾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重要体现。 其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永华配资,高度锁定目标高净值家庭群体。
具体来看,明湾的区位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1.毗邻核心科技企业: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到, 明湾位于大铲湾“互联网+”未来科技城,紧邻腾讯滨海大厦等主要办公园区。这一位置极大便利了腾讯员工子女的上下学,解决了高收入、高学历家庭对通勤便利性的核心需求。
2.锁定高支付能力群体: 依托腾讯园区,明湾周边汇聚了大量高收入家庭。以腾讯员工为例,其6-8级员工年薪普遍在30万至60万元人民币,9-11级员工的年薪则可达5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。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完全具备负担明湾学校24.8万至25.8万元年度学费的能力。
3.辐射高端居住社区: 学校周边5公里范围内,分布着如华润深圳湾悦府、恒裕滨城等高端住宅区,住宅单价普遍超过15万元/平方米。这些社区的业主中,超过70%从事科技或金融行业,家庭年均收入稳定在百万元以上。这种高净值人群的空间聚集效应,使明湾学校成为这些家庭“家门口的优质国际教育选择”,在便利性和吸引力上占据优势。
稀缺的市场供给与竞争优势
更重要的一点是,虽然深圳高净值人群的绝对数量不少,但顶级国际教育学位的供给,尤其是具备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优质新学校,其实相对稀缺。
另外,明湾位于大铲湾地块,周边高端国际化学校数量较少,尤其是像明湾这样真正能提供全学段IB课程、拥有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校园,还能与顶尖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学校并不多。
而在南山、福田等核心区域,头部国际学校的学位争夺更是异常激烈,像深国交这样的名校,录取率常年低于10%。
明湾学校作为新入局者,恰好通过整合陈一丹基金会的教育研究资源、腾讯的技术支持以及上海景致的办学经验,打造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
其25.8万元的学费虽然高于市场平均水平,但和同等硬件设施、课程质量的同类学校相比,仍在合理区间。对于那些追求教育品质又不愿承受过高竞争压力的家庭来说,明湾学校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这种供需之间的张力,为明湾这样的新入局者提供了独特的市场机遇。
明湾学费定价的硬核筹码
除了市场层面的考量,明湾学校敢于定位于高端市场,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自身过硬的实力。
大背景:首先,明湾背靠腾讯和陈一丹基金会,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资源投入上都是不遗余力的。
高硬件:单看硬件,深圳明湾学校的配置就透着 “高端”二字。学校总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,由全球排名前二的美国帕金斯威事务所设计,创新性的 “三叶草” 布局形成共享的 “学习社区”,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灵活空间。另外,校园里还有独立成栋的幼儿园、以及科技展览馆、数据控制中心等设施,整个校园按 “三星级绿色建筑” 及ESG要求建设,处处透着设计与用心。
国际化:明湾是一所非常纯粹的国际化学校,专门培养出国留学的学生,学校还具有非常强的互联网基因,办学特色为科技融合教育,亮点十分鲜明。
再看软件,学校的办学团队背景相当亮眼。
领航明湾的是方泰德博士,他曾担任香港汉基国际学校校长11年,在他任职期间,汉基国际学校成绩斐然,2022年IBDP平均分高达 40.79分,73%的学生获得40分及以上,还有11名IB满分状元。
明湾学校中小学学部校长由郑腾飞博士担任,她毕业于北京大学,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,曾在上海平和教育集团负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研发,还是浦东筑桥实验小学的核心创办成员。
除此之外,团队里还有多位毕业于清华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成员,其中74%有硕博教育背景,40%拥有十年以上双语学校工作经验。
除了以上提到的高规格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之外,明湾最大的特色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在于腾讯这个大企业的背书。
因为,明湾不是腾讯简单赞助或冠名的,而是腾讯 “亲自创办” 的学校。这意味着更深的资源投入、战略上的重视,以及理念的深度融入。这既是明湾最鲜明的标签,也是它和其他传统学校的根本区别,带来的优势独一无二。
比如在科技应用上,依托腾讯在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积累,明湾有望建成真正的 “智慧校园”。像靠算法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、实时评估学习效果、智能化管理校园和保障安全等,都会比现在大多数国际学校对 “科技” 的应用更深入,能给学生创造沉浸式的未来学习环境。
课程方面,明湾的课程体系很可能在扎实的国际课程基础上,融入腾讯生态的特色。比如会有腾讯一线工程师或产品经理带教的前沿编程、人工智能应用、用户体验设计等特色课程或项目;还可能组织学生参与腾讯内部的创新挑战,或提供深度见习机会;围绕数字公民素养、科技伦理、设计思维等主题开发的校本必修模块。
而以上提到的这些资源,都是其他学校很难复制的。
明湾办学的参考
明湾并非科技企业涉足教育的首例。
早在2017年,阿里巴巴创办云谷学校,以“培养面向未来的创业者”为定位,采用企业主导运营;
同年,华为联合清华附中成立清澜山学校,采用“华为出资+清华附中运营”的校企协作模式,把企业的技术资源都用到了教学场景里。
其中,清澜山的案例格外具有参考意义:
清澜山刚创办时,也面临着 “没有办学历史沉淀” 的压力。但它很快就站稳了脚跟,秘诀有两个:
一方面是“用实力说话”。首届毕业生即获160+枚offer,其中不乏英国G5等名校offer,用实打实的办学成果打消了质疑。
另一方面是把华为的资源真正用在了教学上。比如把5G实验室、云计算这些技术,变成了 “智能网联汽车编程”“云桌面协作” 之类的特色课程,让技术真正融入教学,不是光喊口号。
这种 “靠学术实力赢得信任,靠独家资源做出特色” 的办法,明湾显然可以借鉴。
值得关注的是,明湾在招生策略上也与清澜山相似:清澜山前三年专注于小学和初中阶段,第四年才增设高中;明湾的招生计划同样如此 ——2025年仅招收幼儿园至七年级学生,次年扩展至8年级,2027年再推进9-10年级。
更具深意的是两校对 “非营利性” 的共识。清澜山以 “华为每年收取 1 元管理费,其余款项全数投入办学” 彰显初心;明湾则更进一步,承诺学费收入将完全用于教育,并建立三方监督机制以强化透明度。
这种与商业化潮流相悖的价值观,成为科技背景学校获取家长信任的秘诀之一。
如今,清澜山发展为拥有1900余名学生的区域性国际化学校标杆。而明湾作为 “三方模式” 的升级实践者,依托更庞大的科技生态、更顶级的学术网络,在深圳国际教育 “巨头办学2.0时代”,同样具备成为互联网大厂办学的标杆之一。
明湾的加入必将加剧深圳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。虽然深圳地区既有像深圳国际交流学院这样的老牌名校,也不乏爱文、荟同这类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学校。但明湾凭借腾讯品牌效应和独特定位,首年招生便引发家长高度关注,家长日活动“一位难求”的场面即是明证。
不过,即使实力雄厚,明湾也面对新建校必然面临的挑战,其不在于资源的匮乏,而在于时间的匮乏——教育品牌的公信力、课程的成熟度、师资团队的默契,都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参考资料:留学全知道//深圳家长,唯一能“打败”沪上父母的隐秘存在
国民经略//揭榜!最新全国100强城市排行永华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